廢噏音樂-宋冬野《安和橋北》



突然有個無聊的想法,為了打法時間,兼且煅煉一下文筆,想試試將家中所有的CD都拿出來聽一遍,然後逐張碟寫一篇BLOG。不知不覺家中的CD越積越多,年少時覺得買CD是十分奢侈的事,一張十首歌的專輯憑甚麼賣上一百多元?縱使理解其背後的成本,當時對我來說,買CD絕對不是一件「很抵屌」的事。人生第一張CD是在中一時買入的,我記得是張敬軒的《My First Collection》,裏面有廿多首軒生的精選歌曲,主因是當時我是他的粉絲,加上有這麼多我喜愛的歌覺得「好抵」,又未試過買CD覺得「好型」,就買了。

多年後的今天,當自己也插了半隻腳入做音樂的世界時,總算對買專輯的意義上有多了很多認識。CD是音樂人的最終成品,是完完全全的心血結晶,它的價值不只在於碟中那些歌,在包裝上,封面上,內頭的附頁上,相集中,都是音樂的一部分,能令聽者更了解整張專輯的意念,理論上,歌曲配上整張實體專輯,才算是完整的成品。別人說CD是用來收藏的,大概就是這個意思;在YouTube上聽一首歌,甚至聽完一整個專輯Playlist,你也只是感受到這張碟的七成而已。CD這個東西,握在手上就明白,那實在感就如一張沖晒出來的相片一樣,和在那4K全高清電腦熒幕內的數碼版相片,是完全不同的感覺。

就算現今數碼時代如何方便,我相信也無法全面代替實體CD,對於我來說,實體CD並不用急於擔心會被數碼取代,就像晒相鋪也不必擔心會被數碼取代一樣。真正要擔心的,就是音樂本身的質素問題。

我花了三段打了完全不是這張專輯的東西... ...

《安和橋北》是一張活生生的民謠專輯。它絕對是一張變態的作品。

我很喜歡民謠歌曲,原因很多不詳述,每個人都會(都應該要)有自己獨愛的歌曲風格,這和找到和人相處的風格是一樣的,我個人覺得。民謠不只是樸素,簡單而已,真正的民謠,是和生活找到共嗚,以身邊的一切出發,帶著完全自私的心境寫出來的。台灣的張懸寫過不少出色的folk song, 最有名的《寶貝》就是她小時候一個小小的經歷激發出來的作品,她不少作品都很「個人」,甚至有的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代入到,但這就是民謠,對我而言,它代表生活,代表一個地方,或是一個人的生活。

宋冬野把他出生,長大,戀愛,被愛,失戀的地方--安和橋,寫成了十首歌。每一首歌的故事都是他在安和橋發生的事,他和安和橋之間的連繫,他很個人的,很內在的對這地方一切的感受。

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遇上了《董小姐》,我文筆差,當時只能「嘩屌」來總結這歌。這聲音和旋律會不會好聽得有點過份?詞的淡然,有種和人暢談的感覺,詞風麻甩但又不噁心,直腸直肚卻又不露骨,似是一個醉漢在發噏瘋卻言之有物。宋冬野那不溫不火的演繹完全恰到好處(他的聲音似乎是用感情製成的),一首歌我當時就重播了整個月,加上當時情緒極不穩,《董小姐》陪我捱過了不少難關。

相隔兩年,2015年夏,又一次偶然,我聽到另一首神作《斑馬斑馬》。我記得當時人恍恍惚惚的,總是有些鬱結在心頭般,然後在輕鐵上按到這一首歌來聽,聽著聽著,當宋生唱到「我只是會歌唱的傻瓜」,全身發麻,然後眼淚就掉下來。是的,在人多擠迫的輕鐵上流馬尿,丟晒架,人地一定以為我發神經,朋友聽到會覺得我自作多情,懶係有感觸。其實事實如此,我真的聽到哭了,也不只是「我是觀眾」式的只流了兩滴,而是流不停,不停流。我只是想說,一首這麼簡單的歌,也是可以令人無故哭出來的。(當時我聽的版本和CD版有點不一樣,我聽的只有結他伴奏),然後我就開始了聽宋冬野,把整張專輯聽完。然後我就不能自拔。


再說一次,這張專輯是痴線的。每一首歌,我都有起雞皮,甚至某些時候,又被弄哭了。我記得只有聽《Intro》及《夢遺少年》我是沒有哭過的。我有時在想,究竟是甚麼強大的力量支撐著宋冬野的音樂,使它們如此有生命力,有感染力?我未必能完全參透當中奧妙,但至少,從宋冬野的音樂之中,我感受到一個真正在用音樂說故事的人。他不只是把故事說得動聽,說得認真,說得投入而已,真正令我配服的,是他在音樂上的穿透力,他在音符中下的功夫。不少民謠都著重說故事,忽略了音樂,而他,是兩邊都在努力兼顧。如果拋開音樂中的背景不提,《安和橋北》在音樂的層面上都是相當的高水準,不信的話你聽聽第一首《抱著盒子的姑娘》就明白了。把樂器,旋律與故事結合,是宋冬野真正勵害的地方。結他的編寫,手鼓、馬頭琴、單簧管、提琴等樂器的精妙運用,都成就了整張專輯的一切。

說故事說的好聽,動人,說者真誠投入是重要,但氣氛的營造也會大大影響。這些音樂的編排,令這個慘淡的故事添上一層可怕的氛圍:沈鬱,孤獨,寒冷,融化,念掛,不捨。

我不知道是不是要逐首歌都評一下,但又太麻煩。每首都實在太出色,要選其中一兩首來重點評論又選不下手。然後,想著想著,我才發覺這就是一張專輯應該做到的事。

十二首曲目,想選一兩首特別好聽的重點推介一下,卻無法下手。

代表甚麼?

這是一張極完整的專輯。你甚至不能只抽其中一兩首來聽,必需從頭到尾的聽一次,才能完整的感受到那從遠方的安和橋傳來的情意。每首歌都值得一聽再聽的碟,我人生中聽過的不知有否五張。平時寫碟後感都不會那麼長的,但《安和橋北》的震憾絕對絕對,不是這數百字就能形容得到的。

在日本回程時四小時飛機上,我又把它從頭聽了一遍,明明我的家鄉是香港,但聽著它,「回家」的感覺竟然慢慢湧上心頭。看來思鄉的感覺,到哪裏都是一樣的,不管南方北方。他的音樂有這麼的一種感覺,就證明他成功了,成功用音樂打破所有的界限,把說著不同語言的人拉了進去,感受著完全一樣的空氣。

聽了這麼多次後,我開始覺得我在安和橋住過了。感到多麼的熟悉,縱使我並不認識它。

我心目中的民謠,就是這樣的。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